“希望每个乡村都是最美的”|“决战决胜”系列报道·对话《最美的乡村》主创
编者按: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、决战脱贫攻坚之年,《广电时评》特推出“决战决胜”系列特别报道,调研梳理全国播出机构、制作单位“决胜全面小康,决战脱贫攻坚”主题内容创作、传播方面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。
本篇聚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脱贫攻坚重点播出剧目之一《最美的乡村》,记者对话总编剧之一郭靖宇、导演巨兴茂,听他们聊了聊剧集结构、人物形象搭建和戏里戏外的那些扶贫故事。
作者:肖洙
“如果我不帮助上河峪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,绝不离开青山镇。”(唐天石)
“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,只要不懒就不会受穷。”(辛兰)
“我要回来当这个村主任,我就是想把毕生的事业跟咱们村联系在一起。”(石全有)
在电视剧《最美的乡村》中,三位扶贫主人公的扶贫故事正随着剧情推进逐步展开。
6月6日起,广电总局2020年脱贫攻坚重点播出剧目之一《最美的乡村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。该剧由郭靖宇监制,郭靖宇、杨勇担任总编剧,巨兴茂、来赫执导。全剧用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叙事单元,讲述三位共产党人投身扶贫攻坚一线的故事。
“我们想通过镜头展现一个特别让人向往的环境和氛围——田园风光,让大家看完剧后都想去乡村生活。”导演巨兴茂这样解释《最美的乡村》名字的由来。而在总编剧之一郭靖宇的理解中,这还寄托了一种企盼,“希望我们中国的每个乡村都是最美的”。
三单元叙事,对标差异化扶贫
以不同单元串联扶贫主题的影视创作,是《最美的乡村》的一次特殊尝试。
三个故事分别拥有设定各异的主角、主题及风格:第一个故事聚焦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转业军人唐天石担任镇党委副书记后果断解决“假脱贫、假贫困户”问题,并带领乡民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;第二个故事展现电视台女主播辛兰下乡扶贫过程,突出“扶贫先扶志、扶贫必扶智”,讲述她如何引导贫困村民走向富裕;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石全有是位返乡大学生,他在用新理念与创意帮助村民的过程中,也成就了自己。
主人公之一唐天石。
“脱离贫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一个故事、一组典型人物难以代表所有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人。”在郭靖宇看来,“三段式”的写法能够更加全面地描摹脱贫攻坚战场上形形色色的奋斗者,同时也能通过不同的风格、节奏避免看“长片”的疲劳感,“打”出差别。
三位主人公的身份各具意义,三段剧情的先后安排也有所讲究。
唐天石代表着几十年来服务人民的乡镇干部形象,剧中设置了不同时代的老兵,并有着新老观念的碰撞;辛兰则代表着几十万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,同时由她的采访线串联起前后三个故事,承上启下;最后一个故事中的石全有作为返乡大学生代表,带出了一个包含网络元素、风格轻松的故事,在探讨新农村振兴的主题中为整个故事划下句号。
“最后一个故事表面很跳跃,但内涵也更为深刻,可能未来10年、8年,很多中国的农民都要面临这些事情。”郭靖宇说。
为了让戏“好看”,郭靖宇也注意在有限的篇幅中紧密铺开戏剧冲突,直面现实问题,如唐天石最初面对的“假脱贫、假贫困户”问题,就是在“建档立卡、贫困户精准识别‘回头看’”中的突出问题,“回避矛盾就是回避了好戏,也是回避了观众最想看的东西。”
总编剧之一郭靖宇(右)。
人、事、景,共同搭建“最美的乡村”
扶贫不仅体现在戏内,功夫更在戏外。
形成差异化的三个故事,每一个都以完整剧集的要求进行“定制”。这也意味着,团队要在剧本、演员、置景等方面下三倍功夫。
以河北承德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过程中的代表为创作原型,在艺术加工创作下,三段剧情中的各个角色为故事赋予了不同特色。
《最美的乡村》剧照。
如第一个故事中,能直接估算村民年收入、对相关政策条款信手拈来的唐天石,便来源于郭靖宇所熟识的一位县委书记,“采访他的时候,他能够顺嘴说出哪镇哪村哪组哪户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,以及这家人月收入有多少,因何贫困,几十页纸的文件他每一条都能背下来。”
第二个故事中,电视台的几位“座山雕”取材于承德当地转播台上的工作者,因太爱说闲话无法和他人合作而致贫的金满堂也来源于“每个村子都有”的真实人物。
有了生动的人物形象,也需要合适的演员来演“活”。
巨兴茂说,团队在选角时以“像”为依据,演员需要符合角色设定,比如,“王奎荣老师,黑黑的,脸上沟壑那么深,一看就像老支书。” 专业演员之外,也有不少承德当地村民成为群演,“秋收、开选举会等场面,就是他们平时的生活。”
王奎荣饰演的老支书。
人物之外,为深挖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风貌,剧组主创4次集体转场,几乎走遍了河北承德的每个村落。在数月的努力下,三个故事呈现出了不同的景致,如第一个故事里秀美的水下长城令人印象深刻,村民也从中探索出一条不以环境为代价的旅游致富路;第二个故事信息量大,既有新农村建设较为完善的小山村,还有能够展现深度贫困的场景……
巨兴茂提及,拍摄期间剧组成立了一个“临时党支部”,帮助剧组加强对扶贫相关工作的认知。“他们(书记、副书记)都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。”在临时党支部的帮助下,以及与当地扶贫干部的交流中,剧组在通过故事描摹扶贫攻坚历程时,也在“体验生活”的过程中不断加重对这一主题的认识。
剧里剧外,“最美的乡村”正在一位位扶贫工作者的努力下不断诞生。巨兴茂感叹:“我们走过了那么多村子,通过这个戏,确实了解到扶贫干部有多不容易,不计成本地帮深山里的村子通水、通电、通路甚至通电视。一个承德就辐射出了这么多东西,再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,脱贫攻坚这一‘战’确实不容易。”
推荐阅读
☞“决战决胜”系列报道|多形式、强互动,北京卫视为脱贫攻坚贡献广电力量
☞“决战决胜”系列报道|深入泥土,“花繁叶茂”这样得来
☞“决战决胜”系列报道|《遍地书香》:打开脱贫攻坚剧创作的新窗口
编辑 | 王海婷 佘博睿
丨探班
丨节目
丨纪录
丨研讨